从全球历史的长河来看,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,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体系逐渐崩溃,亚洲、非洲和拉美的许多新兴国家迅速崛起。然而,伴随着这些国家的崛起,部分强大的新兴国家依赖自身的军事实力股票配资平台,开始对周边较为脆弱的邻国进行侵占。这一过程中,很多弱小的国家深受其害,举步维艰。亚洲东南部的东帝汶便是一个典型例子。这个国家曾经历了长达400多年的殖民压迫,而在获得短暂的独立后,仅仅九天便被邻国强行吞并。
东帝汶,位于帝汶岛,历史上有着较为复杂的殖民背景。1515年,葡萄牙殖民者首先来到帝汶岛,逐步将其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。到了1613年至1618年,荷兰殖民者也对该岛产生了兴趣,并与葡萄牙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。18世纪,英国的势力也开始渗透进来,企图瓜分这一片土地。经过多年的多方博弈,1859年,葡萄牙、荷兰和英国等列强签署了相关协议,正式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。自此,葡萄牙在岛屿东部所占据的区域便逐渐被称为“东帝汶”。
展开剩余70%1945年,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,全球范围内的去殖民化进程加速。英国、法国等老牌殖民列强被迫推动殖民地独立。然而,葡萄牙在萨拉查政权的主导下,坚决抵制这一潮流,试图保住自己的庞大殖民帝国。葡萄牙政府对东帝汶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进行了强硬打压,并未停止对其殖民统治的维持。与此同时,东帝汶也得到了其他殖民地国家的支持,尤其是在非洲地区,许多国家纷纷开展武装起义。直到1974年,萨拉查政权在葡萄牙本土垮台,新成立的葡萄牙政府最终宣布放弃东帝汶等殖民地,并允许东帝汶于1975年11月28日正式宣布独立。
然而,正如俗话所说,“脱离虎口,进入狼窝”。东帝汶的新独立并未带来持久的和平。与东帝汶接壤的印尼,一直对该地虎视眈眈。1975年,东帝汶刚宣布独立不久,印尼便趁机借助该国内部政治派别的矛盾,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。1975年12月7日,印尼出动海军陆战队、伞兵以及海军舰队等强大武力,对东帝汶展开全面进攻。面对如此强大的军事压力,东帝汶的防线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之力,迅速沦陷,政权垮台。1976年7月5日,印尼总统苏哈托宣布将东帝汶并入印尼,成为“印尼的第27个省”,完成了对东帝汶的完全吞并。
东帝汶的悲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。联合国组织曾对印尼的侵略行为进行谴责,并要求印尼立刻撤军。1970至1980年代,联合国大会多次讨论东帝汶问题。然而,当时的美国由于冷战背景下的地缘政治考虑,出于对抗苏联扩张的需求,选择支持印尼政府。美国高层认为印尼是抗衡苏联在亚洲扩展的关键力量,因此在东帝汶问题上并未施压于印尼。美国官员曾明确表示:“在东帝汶问题上,我们不会对印尼施加任何压力”。
有了美国的默许,印尼政府采取了更加严厉的军事镇压措施。1978年到1982年,印尼实施了“特别军事管制”政策,围剿东帝汶游击队并封锁其各类补给线。长达数年的战争造成了约10万人的死亡,数以万计的东帝汶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中。为了巩固其对东帝汶的统治,印尼还尝试通过向东帝汶大规模迁移爪哇岛的民众,进行种族和文化的同化,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。计划中,印尼计划将约10万人移居至东帝汶,以此稀释当地仅有的75万人口。面对印尼的铁腕政策,东帝汶的抗争之路异常艰难,生存的希望变得愈加渺茫。
进入1990年代后,随着冷战的结束,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,印尼的战略地位逐渐失去重要性。苏联解体后,西方阵营对“苏联威胁”的关注减弱,西方国家的政策也开始向东帝汶倾斜。1997年,亚洲金融危机重创印尼经济,使得印尼政府对于东帝汶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,政府逐渐开始放弃对东帝汶的占领。国际社会的压力与印尼内部的经济困境共同作用下,东帝汶最终在1999年迎来了初步的自治,并于2002年正式独立。
总体来看,东帝汶的历史充满了悲剧与苦难。作为一个小国,它在刚刚独立不到十天的时间里,便遭遇了邻国的侵占,这反映了全球政治格局中小国无力自保的无奈。然而,从另一方面看,东帝汶也许算得上是幸运的:在国际社会和外部大国的斡旋下,它最终得以恢复独立。相比之下,亚齐、马鲁古和西伊里安等地区,尽管也曾有过强烈的独立倾向,却没有享受到东帝汶那样的机遇,仍然处于被压制的状态。
参考资料:《东南亚史》股票配资平台
发布于:天津市实盘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